70年砥砺奋进铸就昆明工业辉煌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昆明市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贯彻工业强市战略,稳步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在百业待兴中起步,经过70年的探索发展,不断壮大,全市工业实力显著增强、工业产品极大丰富、形成了行业门类基本健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以深化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工业发展转型升级,新动能培育加快。
一、 工业实力显著增强,增长态势良好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全市工业在艰难中起步,在曲折中发展。1953年至1978年期间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8.6倍,年均增长14.5%。改革开放后,全市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总量稳步提升。1979年至2018年期间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了86.3倍,年均增长12.1%。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工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工业从“量”的增长向“质”的发展迈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7%。2017年、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0.4%和14.0%,增速连续两年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2018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9%,较2013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市新兴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3.2%。
二、 工业体系不断完善,支柱行业稳步培育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3年全市工业企业只有21户,零星分散在为数不多的几个行业。经过70年的发展,烟草、化工、冶金、医药、机电、电力等工业行业不断壮大,汽车制造业、电子通信工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等工业行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有990户,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其他采矿业外,全市工业已涵盖38个工业大类、136个行业中类,门类较为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已然形成。2018年全市烟草、石油、冶金、电力、化工、医药、装备七大支柱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1.0%,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102.0%。
三、 工业供给能力显著提升,新产品不断涌现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工业企业少,产品品种单一、产量少,工业品严重短缺,人民生活消费与企业生产物资极度匮乏。经过70年的发展,工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倍速增长,工业产品品种日益丰富,产量大幅增长。2018年,全市重点监测的主要工业产品有160种,其中,卷烟产量由1949年的1.19万箱增长到158.55万箱,增长132.2倍,年平均增长7.3%;钢材产量由1949年的274吨增长到523.45万吨,增长19103倍,年平均增长15.4%;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由1949年的73吨增长到94.25万吨,增长12910倍,年平均增长14.7%;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由1949年的23台增长到12726台,增长552.3倍,年平均增长9.6%;食用植物油产量由1949年的114吨增长到18.38万吨,增长1611.3倍,年平均增长11.3%;磷矿石生产折标量由1957年的3.34万吨增长到2319.01万吨,增长693.3倍,年平均增长11.3%;水泥产量由1951年的0.41万吨增长到1869.83万吨,增长4559.6倍,年平均增长13.4%;农用化肥产量由1955年的329吨增长到132.49万吨,增长4026.1倍,年平均增长14.1%。代表新兴产业的新产品生产规模不断壮大,2018年,手机生产量485.12万台,汽车发动机生产量3215.98万千瓦,中成药生产量2.78万吨,光学仪器生产量750.93万台,安全、自动化监控设备生产量26.48万套。
四、 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骨干企业茁壮成长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工业企业构成仅分为国有和集体两个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广阔,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股份制、私营经济发展的措施,同时积极吸引外商、港澳台商投资兴办工业,以股份制和私营企业为主体的非公有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迅速发展。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构成发展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和其它经济多种经济类型并存。1953年,全市21家工业企业均为国有企业。1978年,仍然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占85.9%,集体企业占14.1%。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2.8%;集体企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0.1%;股份合作制企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0.01%;股份制企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0.3%。201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上亿元企业达355户,其中产值超百亿的企业5户。
五、 工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工业结构持续优化,非烟工业支撑力度加大,2013-2018年非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5%,2018年非烟工业增加值占比73.1%。石油行业从无到有,迅速成长为工业新支柱,2018年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6.4%。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四个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5.0%。
企业效益发展良好,去成本取得较好成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由1985年的20.5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714.94亿元,增长了33.8倍,年均增长速度达11.4%。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80.2元,低于全国3.68元,比2012年降低1.5元。
回顾过去70年,沧海巨变,成就辉煌,昆明工业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经历了曲折探索、发展改革的风雨历程,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创造出辉煌的历史成就。展望未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提升实体经济供给质量,以科技创新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突破口,全力打好工业攻坚战,为推动昆明市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新贡献,再创新辉煌。
注:工业企业统计口径调整:1998年以前为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998年至2006年为全部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2007年至2010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2011年至2018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