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统计局 tjj.km.gov.cn

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15113761-201912-171695 主题分类: 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 昆明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12-05 10:53
名 称: 70年昆明农业经济蓬勃发展
文号: 关键字:

70年昆明农业经济蓬勃发展

发布时间:2019-12-05 10:53 浏览次数:995
字号:[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昆明认真执行中央、省关于“三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昆明农村经济建设虽经历波折,但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有目共睹,农村经济面貌极大改善,呈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的农村改革,使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近年来,全市精准扶贫取得良好成效,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形成以蔬菜、花卉、中药材等高原特色现代化农业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一、 农业经济总量不断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前,全市农业经济呈现出缓慢、波动增长的特点。194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仅为1.26亿元,到197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3.79亿元,在近30年的时间里,按可比价计算,全市农业总产值仅增长2.4倍,年均增长4.3%。

改革开放后,全市农业总产值从1979年的3.41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74.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1倍,年均增长6.4%。2004年、2010年和2014年,农业总产值分别突破100亿元、200亿元和300亿元。2018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4.84亿元,同比增长6.2%。

二、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70年来,全市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全市农业产值占比55.9%,比1984年降低18.2个百分点;牧业产值占比33.6%,比1984年提高14.3个百分点;林业产值占比4.5%,渔业产值占比2.4%,行业结构日趋优化。

经济作物比重上升。在种植业播种面积中,粮食与经济作物的比重构成由1952年的93.8:6.2调整到2018年的53.6:46.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幅提升。

三、 高原特色农业稳步发展

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昆明市粮食生产坚决贯彻确保粮食安全战略,切实抓好“米袋子”粮食生产工作,保住耕地红线,稳定粮食生产。1952年,全市粮食产量52.62万吨,1989年突破100万吨,1999年达到127.76万吨为历史最高产量。近年来全市粮食总产量保持100万吨左右。

蔬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蔬菜产量从1952年的8.46万吨增加到1978年的33.21万吨,年均增长5.4%。1979-2018年间,全市蔬菜产量年均增长5.7%。其中,2000年突破100万吨, 2010年突破200万吨。2018年,全市蔬菜产量300.78万吨,比1952年增长34.6倍,比1978年增长8倍。

畜牧业全面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昆明畜牧业生产逐步形成了以专业化生产基地和现代化养殖为示范,以农户适度饲养为主体,专业、联合等多种形式并存的生产经营新格局。2018年,全市肉类总产量29.64万吨,1978-2018年年均增长5.3%;牛奶产量10.95万吨,比1978增长19倍,年均增长7.8%。畜禽存栏、出栏稳定增加,2018年生猪年末存栏160.19万头,出栏208.45万头;2018年末家禽年末存栏2062.30万只,出栏4900.72万只。

烤烟支柱总体稳定。1952年—1997年,全市烤烟产量年均增长13.3%;到1997年全市烤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3.02万吨,1998年受烤烟生产和收购“双控”影响,产量下降为7.28万吨。1998-2018年全市烤烟年均产量稳定在8.5万吨左右,2018年为6.94万吨。

花卉产业闻名中外。得益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昆明已经发展成为闻名中外的鲜切花种植、交易基地。斗南鲜切花拍卖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昆明的重要名片之一。2018年,全市鲜切花产量达57.55亿枝,比2002年20.84亿枝增长176.2%,年均增长6.2%;鲜切花播种面积由2002年的4487公顷增加到2018年的8278公顷,年均增长3.7%。

中药材种植异军突起。近年来,中药材种植经济效益较好,三七、天麻等名贵中药材在全市各县区大量种植,昆明成为继文山后云南省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2018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526公顷,产量达23059吨,与2002年相比,种植面积增长22倍,产量增长4.6倍。

四、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70年来,昆明的农业机械化事业在近乎一张白纸的基础上起步,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向现代化迈进,真真切切的改变了以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间劳作模式,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广大农民的劳动强度,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全市农业机械年末总动力从1989年的114210万瓦特增加到2018年的242202万瓦特,年均增长2.5%。2018年,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6098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22594台,农用排灌机械44246台。

科技兴农成效明显。农业设施、化肥、农药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农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2018年,全市农业设施432076个,设施面积16669.3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0.3%;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3615吨,其中地膜使用量9239吨,地膜覆盖面积达8.97万公顷。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从1978年的3.09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18.73万吨,粮食单产由每亩192公斤提高到296公斤。

五、 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70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80.4元增加到2018年的14895元,增长82倍,年均增长11.7%;全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1978年的133.3元增加到2018年的11426元,增长85倍,年均增11.8%。

70年来,昆明农业、农村、农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