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统计局 tjj.km.gov.cn

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15113761-201912-171696 主题分类: 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 昆明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12-11 16:31
名 称: 70年昆明消费市场日益繁荣
文号: 关键字:

70年昆明消费市场日益繁荣

发布时间:2019-12-11 16:31 浏览次数:829
字号:[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五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昆明消费领域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消费市场日益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流通方式不断创新,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城乡消费协调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显现,消费已经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一、 消费市场快速增长

70年来,全市消费市场快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49年的0.9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787.41亿元,年均增长12.4%。1949-197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0.92亿元增加到7.20亿元,增长6.8倍,年均增长7.4%;改革开放后,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市消费市场快速增长。1979-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8.41亿元增加到1493.80亿元,增长207倍,年均增长17.0%;十八大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市消费市场平稳增长。2013-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702.30亿元增加到2787.41亿元,年均增长11.4%。

二、 城乡市场协同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昆明市城镇化水平偏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城镇化率的稳步提高,全市城乡消费品市场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城镇市场稳步发展。在城镇人口增加、居民消费能力增强和消费环境持续优化等诸多因素带动下,全市城镇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1949-1978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从0.88亿元增加到5.29亿元,增长5倍,年均增长6.4%;1979-2012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从6.29亿元增加到1434.77亿元,增长270倍,年均增长17.9%;2013-2018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从1632.89亿元增加到2625.74亿元,年均增长11.1%。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1978年的73.5%提高到2018年94.2%。

乡村市场迅速发展。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收入分配政策的贯彻实施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乡村消费市场迅速增长。1949-1978年,全市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从364万元增加到1.91亿元,增长51倍,年均增长14.6%;1979-2012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从2.11亿元增加到59.03亿元,增长30倍,年均增长10.6%;2013-2018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从69.41亿元增加到161.66亿元,年均增长16.7%。

三、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70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和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全市居民消费从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比重降低。2018年,全市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消费比重分别比2014年降低2.8和1.9个百分点。消费升级类商品消费比重提高。2018年,全市限额以上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消费比重分别比1998年提高1.25和0.18个百分点。汽车等耐用品消费增长较快。2018年,全市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396.37亿元,比1998年增长18.7倍,占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比重36.7%,比1998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四、 名牌产品层出不穷

1999年,云南省提出名牌产品战略,2003年开始实施云南名牌产品评价制度。2008年8月,昆明市发布《关于促进企业创三级名牌和三级名品的实施意见》,提出以打造“品牌经济”、“名品经济”为最终目标,以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为重点,将国家、省、市三级名牌名品成梯级推进。2008年12月,发布《昆明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并于2009年在我省率先启动市级名牌产品认定工作。这开启了昆明市的名牌推进战略。全市的名牌战略按照“政府主导、社会推动、企业主体”的原则,建立名牌规划、名牌培育、名牌评审、名牌保护、名牌监督管理、名牌宣传等要素组成的名牌战略实施体系,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名牌战略实施体系的有效运行。截至2018年,昆明市共有中华老字号13家,云南老字号29家,昆明老字号43家。近五年,昆明市的省市两级名牌产品数量及名牌企业经济总量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且全市的省级名牌占全省的比例保持在50%左右,名牌企业数量也占全部云南名牌的大半江山。

五、 流通体系不断完善

经过70年的建设和发展,昆明已经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县(市)区为枢纽,乡村为依托,综合与专业相结合,多层次、多门类的面向全国辐全省的市场网络体系。西南商业大厦、百大新纪元广场、五华商业大厦等大中型商场不断涌现,全市商品交易市场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极大促进了全市消费市场的繁荣和发展。2018年,全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8个,摊位数由2006年的21709个增长到53766个,年均增长7.9%。其中,年末出租摊位数41421个,摊位出租率77.0%;成交额由2006年的189.6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63.53亿元,年均增长5.6%。

六、 新模式、新业态迅速发展

在互联网经济的带动下,全市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迅速,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商业模式,商贸企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网上零售持续扩容,成为拉动全市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全市限额以上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类值从2014年的2.7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3.04亿元,增长7.5倍,年均增长70.8%。在新兴业态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商业综合体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融合了商业零售、餐饮、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多项城市功能活动并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数量逐年增加,目前已形成了万达商业广场、爱琴海购物公园、世纪金源购物中心等繁华的商圈。代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商业综合体等新模式日益成为消费领域新动能的重要载体。

经过70年的努力,昆明市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转型不断升级,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起到重要作用。下阶段,昆明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为全市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