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打造“六个春城”为引领,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着力抓好工业强市、贸易富市、旅游兴市、金融活市,各项稳经济政策靠前发力,以超常规工作举措应对超预期的挑战,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隐患,全年经济运行趋稳向好、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市场需求逐步恢复,发展质量持续改善。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64.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3%,增速较2022年加快0.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3.43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281.88亿元,下降2.3%;第三产业增加值5229.45亿元,增长5.9%。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585.39亿元,同比增长4.3%。全年粮食产量增长0.9%,自2018年以来实现五连增。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水果增长5.4%;鲜切花增长26.7%;蔬菜增长2.4%。畜牧业克服生猪价格走低、疫病等不利因素影响,主要畜禽产品稳定增长。生猪出栏增长2.1%;牛出栏增长2.1%;禽蛋增长17.1%。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较2022年加快3.6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8%,采矿业下降22.0%。七个重点行业均实现正增长。烟草制品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12.9%,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长态势良好,增长25.7%,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冶金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4.7%、5.6%、5.5%、0.3%。转型升级稳步推进,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5.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用电指标增长稳定,工业用电量增长1.5%,除冶金工业外其余重点行业用电量均保持较快增长。利润总额自1-9月起降幅持续收窄,下降4.2%。全市坚持工业强市,深入实施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全年新建投产企业33户,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8个百分点。1-11月,全市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5%。新入库企业27户,合计拉动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2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8%、54.4%、94.6%和16.8%。生活性服务业持续稳定恢复,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消费潜力释放。文化体育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4.6%、52.0%。2023年,全市坚持狠抓项目促投资,狠抓产业投资调结构,顶住房地产投资下行压力,着力控制投资降幅,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9%,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0.3个百分点。产业投资基本稳定。产业投资下降0.1%,增速高于全部投资24.8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4.0%,较去年同期提高8.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受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下降2.5%,两年平均增长24.4%。杉杉锂电、黄金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在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下,农业投资增长3.9%。投资结构明显优化。工业投资、交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1.6%和12.3%,分别较去年同期提高4.9和1.8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34.1%,较上年降低8.8个百分点。2023年,全市上下切实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积极推动促消费政策落实落细,社会消费恢复向好,升级态势持续。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74.28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较上年加快5.5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363.80亿元,增长5.5%;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10.48亿元,增长5.7%。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654.40亿元,增长10.8%;商品零售2919.89亿元,增长4.4%。重点商品销售稳定,稳住消费基本盘。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62.0%的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8%、7.7%,合计拉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2.9个百分点。消费升级持续,智能化、绿色化消费发展较好。烟酒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分别增长14.5%、26.4%、20.2%。智能化消费持续强劲,通讯器材类增长23.1%,其中智能手机增长23.4%;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57.4%。健康文旅消费恢复较好,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9.5%。绿色消费深入人心,新能源汽车增长54.2%。线上消费热度不减,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增长26.8%。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58.00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税收收入442.72亿元,增长12.3%;非税收入115.28亿元,增长3.8%。在主体税种中,国内增值税增长73.4%,企业所得税下降6.8%,城市维护建设税增长7.3%。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37.79亿元,下降3.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8.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6.4%,教育支出增长0.2%,住房保障支出增长3.6%。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存款余额19358.44亿元,比年初增加1617.73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住户存款8288.85亿元,增长12.1%;非金融企业存款4933.49亿元,增长0.9%。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贷款余额25261.51亿元,比年初增加1393.53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住户贷款6258.87亿元,增长4.2%;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8929.36亿元,增长6.5%。2023年,全市进出口总值1346.78亿元,同比下降27.6%。其中出口439.63亿元,下降47.6%;进口907.14亿元,下降11.1%,降幅分别较前三季度收窄7.1、5.3个百分点。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24户,比去年同期增加244户。实际利用外资5.48亿美元,增长14.9%。总体来看,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发力显效,2023年全市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但也要看到,影响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经济回升向好基础需持续加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不断提振消费信心,推动全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